意昂3平台现代坦克结构的开山之作法国装甲轻骑兵——雷诺FT-17轻型坦克

罐头系列
意昂体育果汁公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为了快速突破德军的战线,而首次使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坦克。当时的坦克并不是有旋转式炮塔的坦克,而是英国那种菱形的大铁盒子坦克,也就是所谓的Mark I坦克。英国当时开发这种坦克,本质上是为了突破堑壕与铁丝网,并为进攻敌方阵地的步兵提供掩护。而为了掩人耳目,英国的陆舟委员会声称,这种载具是他们为前线士兵运输淡水的。如今所谓的坦克,其实就是源自于当年英国人对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为了快速突破德军的战线,而首次使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坦克。当时的坦克并不是有旋转式炮塔的坦克,而是英国那种菱形的大铁盒子坦克,也就是所谓的Mark I坦克。英国当时开发这种坦克,本质上是为了突破堑壕与铁丝网,并为进攻敌方阵地的步兵提供掩护。而为了掩人耳目,英国的陆舟委员会声称,这种载具是他们为前线士兵运输淡水的。如今所谓的坦克,其实就是源自于当年英国人对外声称的Tank。

  不过当时的德国人并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只知道在前线出现了可怕的钢铁怪物。在1916年8月,18辆Mark I坦克势不可挡的突破了德军的堑壕,而德军的反击根本无从阻挡这种坦克的进攻。Mark I坦克用机枪和火炮对德军进行攻击,德军步兵被打的只能抱头鼠窜,远远地躲开这些钢铁怪物。在这一天里,英军21个步兵师在10公里宽的正面发动了进攻,将战线公里。

  坦克的成功出乎了当时所有军事家的预料之外,因为在过去这样的胜利可能需要付出数以万吨的炮弹,再加上至少十万人的死伤才能够成功。而现在,英军付出的仅仅是几千人的伤亡,有些地方的德军面对来袭的坦克,甚至是一枪未发意昂3平台,就逃离了自己的阵地。虽然说英军这一日的进攻,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但这也仅仅是因为坦克的数量太少的原因,而不是坦克的作用太小。

  而作为英国人的盟友,德国人也对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法国进攻学派当中,坦克的出现引发了轩然。法国进攻学派异常喜爱进攻作战,但受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进攻学派难以取得他们所期望的战果。因为延绵不绝的堑壕和铁丝网,以及星罗密布的火力碉堡彻底断绝了步兵的进攻路线,导致进攻方无法用步兵和骑兵进行机动,只能在正面冲击对方的阵地,其结果必然是进攻方损失惨重。

  可坦克的出现则给了进攻学派另一个选择,那就是通过坦克来冲破铁丝网和堑壕,掩护步兵发动快速突击。事实上,法国对坦克的研究并不比英国人晚太多,法国在1915年就着手于对履带式载具进行研究,如今英国人在索姆河的成功,反倒是印证了法国进攻学派的正确性。而他们作为英国人的盟友,自然也可以轻松的获取到英国Mark I坦克的相关资料,并着手于法国国产坦克的研发。

  在坦克的研发过程中,法军也尝试了制造类似英军Mark I坦克一样的坦克。法国军备局将两辆霍尔特牵引车交付给了法国施耐德公司,希望他们能够以此为基础研发出法国国产坦克,最后的产物就是施耐德CA-1坦克。

  这种坦克如果放到现代观念来看,很难被认为是一款坦克,没有旋转式炮塔,只是在车长舱的右侧设有一门75毫米迫击炮,车体左右两侧则各配备了一挺哈奇开斯M1914机枪。其作战目的也与英国的Mark I坦克相当,是用来突破堑壕和铁丝网的。

  但作为法国的第一款坦克,施耐德CA-1坦克还是被寄予厚望,并在第二次埃纳会战里投入了进去。这些隶属于法国突击炮兵司令部的坦克,在战场上表现尚可,只是它们的火力和防御实在是过于贫弱,所以在第二次埃纳会战里损失惨重。投入的13辆施耐德CA-1坦克,有57辆被德军的炮火击毁。可以确认,这种坦克的作战效果确实是不行。

  不过法国人也没打算在英国人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脑洞惊奇的法国人遂决定一脚踹开英国人的坦克设计,发展出属于法国自己的坦克设计。在1916年7月时,在法国装甲兵的缔造者父尚·巴普提斯特·尤金·埃斯蒂安建议下,法国就决定全力生产轻型坦克,而非是英国的那种铁皮罐头。同时埃斯蒂安也提出了装甲武器载具的设计要求,战斗全重在6吨左右,而且要能伴随法军步兵一起发动进攻。

  这任务落到了法国的雷诺汽车公司头上,尽管雷诺公司没有履带式载具的设计经验,而且他正在全面生产汽车和其它战争物资中。但在埃斯蒂安的游说下,雷诺汽车公司还是同意尝试生产这样一款装甲武器载具。雷诺汽车公司的总裁路易斯·雷诺监督了整个坦克的设计过程,整个设计和制造过程都被确保万无一失。在雷诺汽车公司全员的努力下,雷诺汽车公司的轻型坦克在1916年底完成,也就是后来的FT-17轻型坦克。

  FT-17轻型坦克车体长度为5米,车体宽度1.74米,车体高度仅为2.14米,战斗全重在7吨左右。FT-17轻型坦克的车组成员仅有两人,包括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位于车体中部的车长,车长还要担负操作武器的责任,所以车长的半个身子都在炮塔里。驾驶员前方有三个观测窗,方便观察外部情况,车体后面则有一个逃生门,可以让车组成员在坦克被击毁的时候快速逃离。

  FT-17轻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在当时而言其实非常优秀,正面最厚处有22毫米,能够抵挡当时绝大部分的单兵武器和机枪射击,即便是遇到反坦克步枪也可以抵挡一下。但因为要考虑重量上的限制,所以它最薄弱的地方就只有6毫米了。而发动机则采用了雷诺直立式4缸水冷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提供35匹马力。这种低马力输出导致了坦克的时速只有7.7公里,但考虑是为了掩护步兵作战,所以过高的速度也没什么必要。

  FT-17轻型坦克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均安装在坦克的后部,准许其可以爬上27度以下的坡道,并能跨越1.8m的壕沟意昂3平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种越野能力足以保证坦克突破堑壕了。FT-17轻型坦克的悬挂装置有4个轮轴架,第1个轮轴架装有3个小直径负重轮,后面的3个则只安装有2个小直径负重轮。因诱导轮较主动轮大,所以履带的前部高于后部,在当时也算是独树一帜的造型了。

  而坦克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的旋转式炮塔设计。这种多边形炮塔采用的是铆接结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下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炮塔旋转则通过内部的一个手柄进行。而武器配备上则有装备了37毫米皮托SA-18坦克炮。早期就有装备机枪的型号,但后期都改为了使用坦克炮。这种设计大大增强了该坦克在战场的反应能力,可旋转的炮塔大大减少了坦克的火力死角,可以从容的攻击那些围上来的德军士兵。

  在1918年5月31日的雷斯森林战役中,FT-17轻型坦克第一次投入了实战。虽然因为早期的装甲兵实战经验不足,所以导致了许多坦克被德军瘫痪,但是法军仍旧依靠他们灵活的FT-17轻型坦克打破了德军的战线,其战果远远要好于英国的Mark I坦克和德国的AV-7坦克。毕竟它的机动性和攻击性远远好于那些铁罐头,非常适合在坦克冲突里占据优势地位。

  在战后,FT-17轻型坦克并没有结束自己的服役生涯,而是继续在法国军队中服役。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也导致了许多意图发展坦克的国家,纷纷来到法国求购FT-17轻型坦克,或是购买其生产技术。美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芬兰、其中美国的M1917轻型坦克、意大利的菲亚特3000轻型坦克,都是FT-17轻型坦克的衍生型号。完全可以认为,正是FT-17轻型坦克的诞生,标志着坦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日后的坦克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