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眼从港交所官网获悉,内蒙古宇航人沙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航人”)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宇航人为全球最大沙棘产品供应商,致力于开发、生产、供应及营销高品质的沙棘产品,并在1997年开始对于沙棘化妆品的探索,且同年还成立了全国最早将地方特色沙棘应用于化妆品的企业——内蒙古宇航人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宇航人化妆品)。
因此,若宇航人上市成功,则有望成为沙棘化妆品第一股。那么,宇航人化妆品发展如何?沙棘化妆品的市场又到底有多大?
金黄色的小果,点缀在飘摇欲坠的细枝上,外柔内刚的沙棘或将托举出一个港股IPO。
公开资料显示,沙棘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且维生素含量高。
1995年,邢国良带领内蒙古专利技术实验厂转型为宇航人高技术公司(宇航人前身),率先开始沙棘产业化探索,此前其主要从事电线波纹管的研发及生产。
两年后,邢国良创立宇航人化妆品,开始涉足沙棘化妆品行业,这也是内蒙古第一家化妆品企业。
据招股书显示,从1997年创立至今年6月,邢国良始终担任宇航人化妆品法人、董事会主席、董事兼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管理及公司决策,可见其对于化妆品业务的重视。
另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邢国良还因参与沙棘油系列化妆品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按沙棘浆果加工量计,宇航人是全球最大的沙棘产品供应商,同时也是拥有全球最多元化产品组合的沙棘产品供应商之一,产品远销至日本、马来西亚、德国及韩国等12个国家或地区。
招股书显示,2021财年至2023财年,宇航人营收分别为1.47亿元、1.86亿元、2.2亿元。同期,公司实现年内溢利分别约为2092.9万元、3080.2万元、4616.8万元。
具体来看,宇航人业务包括健康及营养食品,饮料、化妆品及保健食品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组合,这也使其成为我国极少数于工业规模方面能够实现沙棘一站式综合利用的企业之一。
青眼从招股书获悉,沙棘化妆品具体指以沙棘果为核心成分,混合各种保湿、抗皱及舒缓植物萃取物的配方,通过萃取、提炼及混合技术加工而成的护肤及美容产品。
伴随着沙棘产品行业的持续增长,沙棘化妆品也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沙棘产品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9.78亿元增至2023年的21.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0%。预计2028年将突破50亿元。
其中,沙棘化妆品市场规模在2018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3%,未来五年预计将增长至11.9%,2028年有望突破亿元大关,市场规模达1.14亿元。
据宇航人官方公众号显示,宇航人化妆品还专门针对中国北方地区风沙大、空气干燥等气候特点,打造适合北方人皮肤的化妆品,研究开发了多个系列化妆品,目前拥有宇航人、SNC等多个美妆品牌。
青眼以“宇航人化妆品”为关键词在化妆品监管APP搜索,共发现351条数据,产品包括护肤、洗护等品类,产品名称大多包含沙棘元素。
另据药监局官网显示意昂3,宇航人化妆品许可证编号为内妆20170001,生产项目包括一般液态单元(啫喱类、护发清洁类、护肤水类)、膏霜乳液单元(护发类、护肤清洁类)。
值得一提的是,青眼梳理当前沙棘化妆品市场发现,不仅是宇航人化妆品,目前已有多家品牌方和原料企业发力沙棘成分的研发与应用。
从品牌端来看,目前应用沙棘成分的品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沙棘产地的本地品牌,此类品牌往往还涉足沙棘在饮食、原料开发等多方面应用,另一类则是距离产地较远,仅将沙棘用作产品成分的品牌。
其中,本地品牌除了宇航人之外,位于青海的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普生物)同样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一系列沙棘护肤品与功效原料。
“沙棘不仅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而且沙棘籽中提炼出的沙棘油配上其他物质还可以制成适合于高海拔地区抗衰老的化妆品。”康普生物总经理孙允武曾对媒体表示。
例如,相宜本草就曾在四倍多萃润泽系列中添加沙棘,作为保湿成分,专门针对干敏肌人群设计的水密码“沙漠绿洲系列”中则添加沙棘籽油,以提升产品修护与保湿能力。
去年12月,老牌果汁企业汇源还推出“汇源荒野棘沙棘莹润透亮面膜”,产品主打沙棘籽油成分,通过沙棘跨界美妆赛道。
在原料端,有多家专注于植提成分研发的企业涉足沙棘原料,专注于生物表活的上海伯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推出发酵沙棘油产品。
不过,更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中科中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天然植物的原料企业,其于去年联合深耕沙棘研究多年的中科院西北高原所,推出了功效原料Tangola™-OPC沙棘原花青素,该款原料在抗氧化、抑制黑色素生成方面效果显著。
去年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伊纳维康公司的相关研究人员在抗氧化物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tioxidants》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沙棘原花青素对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抗衰老功效及作用机制;来自内蒙古大学、索邦大学、法国科学院等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则在沙棘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可以看出,沙棘作为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原料,随着理论基础的不断搭建以及更多研发成果的发布, 其在抗衰老、美白方面的应用潜力正在日益凸显,这或将助推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广泛使用。
事实上,沙棘仅仅是中国植物原料宝库的冰山一角。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收载的植物原料3400多种,而中国植物种类则多达三万余种。
据青眼统计,自2021年至今,已有160款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不包括2款已注销备案原料),其中植物原料备案近40款,占比超20%。
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有十余款植物原料完成备案,已然接近去年全年总量,这也代表着今年全年植物新原料备案数量或将再创新高。
其中,国货美妆头部企业贝泰妮就备案了包括水龙提取物、总状绿绒蒿提取物等8款植物新原料,成为当前完成植物新原料备案最多的企业之一。
植物新原料备案数量的飙升,则反映了越来越多的美妆企业认识到,中国特色植物成分是中国品牌打造差异化的重要选择,也是区别国外品牌的独特标识,值得进一步深挖。
青眼注意到,不仅仅是植物新原料备案上发力,面对当前植物原料标准缺失、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等现状,企业与监管部门也在密集发力,促进国产植物原料的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来,已有《化妆品用植物原料品质管理指南》、《化妆品中天然成分的技术定义和计算指南》等多个植物原料相关的团标发布,有效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事实上,地方部门也在发力。去年4月,浙江省药监局发布相关文件,提出引导培育生态美妆,发挥省化妆品植物原料研究中心技术优势,建立浙江特色化妆品植物原料数据库。
就在近期,由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牵头制定的《化妆品用山东特色植物资源原料目录》正式发布,该标准深挖本土特色植物原料,填补了山东省特色植物资源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空白。
据青眼情报《2023中国成分市场洞察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超60%中国成分产品的卖点以天然提取物为主;从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成分偏好来看,超过60%的消费者偏好天然来源的成分。
对此,淼森股份太和康美研究院院长任晗堃曾公开表示,“中国特色植物成分承载了消费者理性和感性的需求,最终是为品牌服务的,而品牌的信任度和沟通的零成本,是中国特色植物资源未来长久不衰的最底层的逻辑。”
在国货崛起,科技挂帅的美妆时代,特色植物原料正在被赋予崭新意义,其不仅仅是品牌竞争意义上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成为中国化妆品原料突围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