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黄桃、午餐肉、豆豉鲮鱼为什么罐头正在消失?

罐头系列
意昂体育果汁公司, 由于方便携带,待机时间超长,关键时刻可以苟住小命,罐头成为战场上绝对的硬通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消耗了1.8亿磅午餐肉罐头。  据罐头行业的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年消费仅1公斤,而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为50公斤。  其实西方人对罐头并非一见钟情,他们对罐头的喜好是经过了持续近两个世纪市场的培养才形成的。  罐头最早是被当作军粮制造出来,1795年,拿破仑发现阻碍他征服

  由于方便携带,待机时间超长,关键时刻可以苟住小命,罐头成为战场上绝对的硬通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消耗了1.8亿磅午餐肉罐头。

  据罐头行业的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年消费仅1公斤,而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为50公斤。

  其实西方人对罐头并非一见钟情,他们对罐头的喜好是经过了持续近两个世纪市场的培养才形成的。

  罐头最早是被当作军粮制造出来,1795年,拿破仑发现阻碍他征服欧洲的居然是变质的食物。当时的军粮主要是面包,保质期不超过一两个月,如果战线拉得太长,食物还没到士兵手里就变质了。

  于是重金悬赏12000法郎,集思广益让法国人去想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就这样重金之下罐头诞生了。

  虽然因为技术原因,当时的罐头还不是很“罐头”,食物该变质还是变质,但至少确定了一个技术思路,就是食物高温灭菌然后用密闭容器装填。

  1918年近1.8亿盒罐头,被送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年打得昏天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 失去军队供养的罐头厂商开始把视线转向了民用市场,但一直作为军需用品的罐头,要想走上普通人的餐桌可不是件容易事。

  这玩意在我们现代人眼中平平无奇,但是在半个世纪以前,当一个人被告知这个灰黑色的铁罐子是一种食物,他遭受的精神冲击和我们看到蓝色的牛排差不多。

  在前罐头时代的人类认知体系里,食物是带叶子的,它们是有气味的动物,有耳朵、眼睛和舌头。而眼前这个装着来历不明食物的铁罐子,确实是让人感到害怕。所以摆在罐头厂商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怎么让消费者相信这个铁盒子是可以放心吃的。

  之间织起一张巨型的利益网,让消费者相信罐头是安全健康的食品。1919年,美国罐头行业出现肉毒杆菌中毒死亡事件,罐头厂商成立肉毒杆菌中毒处置委员会,把资金投给医学研究领域来消除民众恐慌心理。随后加州政府介入,出台《罐头业检查法案》,给予了罐头国家层面的保障。

  十年以后,美国罐头协会联合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锡盐的摄入对人体健康无害,如此罐头总算摘掉了危险的帽子,摆上消费者的货架。

  无数濒临破产的人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美国荷美尔公司顺势推出为主妇节省开支的午餐肉罐头,其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

  资本家尤其擅长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来降造成本,罐头的制造技术不断前进、成本走低,经济实惠的工业化食品罐头开始成为大众餐桌上的常客。

  1935年,美国罐头食品消费在过去17年里翻了一倍,每人年均101.1磅。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战争红利经济腾飞,都市涌入快节奏生活的打工人。他们需要一种节约时间的食物,开罐即食的罐头就是最好的选择,当时一份标准的美式打工人干饭套餐,就是用微波炉叮各类罐头。罐头这种工业产品逐渐变为日常食材,扎根进了美利坚的土壤。

  这些特点,终于从军需食物变成了融入美国的饮食文化体系,沉淀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大洋彼岸那批吃罐头积极分子相比,我们中国人真的很少吃罐头。

  但有个特别意思的事是,不怎么吃罐头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罐头出口国。2021年出口量达到199.4万吨,那么为什么身为罐头大国,我们自己却很少吃罐头了呢?

  一个更加深入的解释是,我们没有经历过欧美发展罐头的那个文化环境。其实中国罐头企业起步也挺早,1893年

  就在广州成立,招牌是豆豉鲮鱼。后面又冒出上海泰丰食品、重庆建馨工厂、厦门陶化罐头厂等。不过由于时局混乱,总是被迫终止。新中国成立以后,罐头行业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前面说了战争才是罐头生产最好的催化剂,1950年至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推动下,中国罐头产量从1733吨增长到27854吨,绝对增幅达到1507%。前线战士们就靠着成吨的罐头,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抗战岁月。抗美援朝结束后,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中国人还消化不了日渐发展起来的罐头产业,看到外面的庞大的罐头需求,里面是过剩的罐头产品,于是中国开始做起了罐头出口的生意。

  等果蔬罐头。第二年花样就更多了,清蒸猪肉、红烧牛肉、午餐肉、去骨鸡,说得我都饿了。苏联老大哥吃了以后觉得物美价廉,就在社会主义团购群里推荐了中国罐头。随后民主德国、捷克、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纷纷来下单。到了1958年,中国罐头出口量攀升到95257万吨。这订单多了生意做大了,那厂子的数量也得跟上。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各省市都建起自己的罐头厂牌。

  1973年,罐头出口金额突破1亿美元的关口,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390亿元的情况下,这笔收入也是相当可观。当然,生产出的罐头还是会留一部分在国内市场流通,这也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罐头了。

  一个普通的水果罐头要卖到7毛钱,而一斤猪肉也就5毛到1块钱。即使价格不菲,在那个食品保鲜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一个罐头能囊括八方,贮藏四季美食。只要打开罐子,就能让北方尝到荔枝,东边吃上橘子,因此罐头成为了那代中国人奢侈新奇的味觉享受。

  ,广东朋友喜欢用豆豉鲮鱼配白粥喝,我小时候求着家里买橘子罐头,捞干净橘子瓣,一定要把糖水喝完。这是罐头在中国的黄金年代。

  对欧美来说,罐头安全便宜便利、但在我们物质尚且不丰盈的时候罐头并不便宜;等到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罐头也不如外卖物流更便利。说到底,是因为过快的技术革命让我们越过了吃罐头的那一步。前面有说过,美国打工人没时间做饭,就会想到叮罐头。但是咱们

  这句话背后,是工业化爆发,让我们甚至没来得及把视若珍宝的罐头融入日常饮食,大棚种植、冷链物流、电商贸易就已经开始四季不断地向我们供应新鲜的食物了。生产技术的革新,让中国人吃的半径前所未有地延伸,越过省界、越过国境,逐渐消除食物供给的地域困境,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罐头在中国的发展。

  罐头因战争而诞生,它最初被制造出来不是为了开罐即食、新鲜美味这些后现代的食物理念,而是作为战时物资让人们在恶劣的条件生存下去。

  2020年,各大品牌都推出了超长待机的罐头。costco就曾经推出保质期长达30年之久的末日罐头套装,可以供一家4口生活1年之久,最近一些城市的救援物资里也能看到罐头的身影。但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除了依靠物流的外卖,我们还有配合现代科技制作的保质期六个月的方便面,一年的料理包,能保存五年的米饭。

  同时在中华传统美食里扒拉,我们还能选择腊肉、香肠、咸鱼这种通过盐糖香辛料续命的风味食物。相比之下,现在罐头不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