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定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以“旗帜领航”党建工程建设激活石岗村乡村振兴红色引擎,选派帮扶干部奔赴对口帮扶地——石岗村,探索契合石岗村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意昂2注册打造颇具特色的党建引领融合乡村振兴新模式。
石岗村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赣南老区。与瑞金市众多红色名村一样,石岗村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但由于缺乏挖掘和保护,先烈的事迹大都只停留在少数耄耋老人和烈士后人的记忆深处。
“我爷爷1934年10月随部队参加长征后再无音讯,我们全家都非常想知道我爷爷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最终牺牲在哪,安葬在哪?”红军烈士杨家旵的孙子杨衍明说道。驻村工作队深知这不仅是杨衍明的心声,也是众多烈士后辈的期盼。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资料都没能保存下来。驻村工作队仔细筛查历史档案,决定沿着红军长征线路寻找烈士信息,帮助先烈们“早日回家”。通过档案调查、知情者走访、专家咨询等途径查阅大量资料,驻村工作队在广西桂林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碑园收录的万余红军烈士名录中,为18位石岗村籍红军烈士确定了参战经历、牺牲时间和地点。只是红军烈士杨家旵不在其中。目前,村里还有10位红军烈士信息尚待完善,工作队还将继续寻找核实。
革命精神当薪火相传。江西电力职院投入2.77万元自主设计建设石岗村革命史展馆,打造党史学习、红色教育阵地,形成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强大合力。2023年,石岗村又新建一座“红军纪念长廊”,引得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群众在休闲之余能够学习、感悟、传承红色文化,美丽的石岗村又再添“一抹红色”。
在某短视频平台,“生态家庭农场主”钟丹通过“牧蜂农场”的账号,坚持每天向网友介绍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已成为人气颇高的网红。
可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亲朋好友对钟丹夫妇“下乡创业”这个想法都持反对意见,加上年轻人对农事农活都不太懂,钟丹夫妇踩过不少坑,信心几近崩塌。
石岗村是个留守村,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在家。为了留住愿意返乡的“新农人”,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帮助申请财政帮扶资金125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修建现代化灌溉系统,设计石岗村农产品展厅,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规模,引进更多优质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驻村工作队的支持给了钟丹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她虚心向当地的务农好手、养殖专家请教,认真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从最初定位只做一名“养蜂人”,到后来养了鸡鱼种了稻谷,钟丹逐步转型成一位“生态家庭农场主”。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丹丹农场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到了农场的生产队伍中。2023年,牧蜂农场销出土鸡3000多只、鸡蛋超10万枚、蜂蜜近7000斤,年营收过百万元,大家越干劲头越足。
“咱们村里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乡村振兴就越有希望。”驻村工作队员高兴地说。
驻村工作队加强基层党建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合作社+企业+农户”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将特色农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带领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曾智(化名)是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其家庭系边缘易致贫户,家中5口人中,包括曾智在内,有3人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敏感,加之对前途感觉迷茫,曾智产生了厌学情绪。其父母平时忙于生计,也不懂如何与孩子心理沟通,对此束手无策。
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了曾智的情况,几次驱车十几公里上门劝学,小心翼翼与其沟通谈心,循序渐进的引导他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并联系学校班主任一起配合做思想工作,成功说服曾智重返校园。
“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曾智母亲抹了抹泪。“孩子如果初中都没念完,以后只能像我和他爸爸一样,一辈子吃没文化的亏,谢谢你们!”将曾智送上工作队的车,曾智母亲激动不已。
孩子是未来,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学院党委把教育帮扶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多层次、多形式招收石岗村籍初、高中毕业生,给予减免学习年限内全部学费和住宿费,在校内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毕业时提供升学或就业帮助,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2022年学院共计招收石岗村籍学生5人,学习年限内将减免学费和住宿费共7.82万元。
曾智目前已是学院技师班二年级学生,他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学院驻村工作队扎根农村、深耕农村,大力推进党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让农业经营更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吸引更多的“新农人”回到家乡,汇聚成强大的兴农力量,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乡村富民产业,点亮红土地的希望之路。(秦尔静 胡超)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