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梯登高“飞”入发展蓝海

产品展示
意昂体育果汁公司, 后发地区到大城市布局建设“科创飞地”,向发达地区“借智引智”,这种新型“反向飞地”近年来渐成风尚。  5月31日,宿州·杭州科创飞地发布中标公告,确定杭州智新佑政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科创飞地运营管理单位,宿州·杭州科创飞地正式进入运营,目前已有6家企业意向入驻。此前,宣城市、池州市也分别在上海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宣城科创中心和池州科创中心,其中前者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  浙江省杭

  后发地区到大城市布局建设“科创飞地”,向发达地区“借智引智”,这种新型“反向飞地”近年来渐成风尚。

  5月31日,宿州·杭州科创飞地发布中标公告,确定杭州智新佑政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科创飞地运营管理单位,宿州·杭州科创飞地正式进入运营,目前已有6家企业意向入驻。此前,宣城市、池州市也分别在上海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宣城科创中心和池州科创中心,其中前者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华策中心产业园内,一座座花园式办公楼林立。位于产业园6号楼的“宿州·杭州科创飞地”装修改造均已完成,其中一层为宿州城市展厅及特色农产品购销展示平台、二层为产业孵化中心、三层用作办公区。

  5月28日,记者来到“宿州·杭州科创飞地”进行探访,正好遇到阿凡替物联网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卫星,他也是第一次来实地考察。在二楼产业孵化中心转了几圈,沈卫星最终选定西南边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从我家到产业园,步行只要几分钟。这里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很适合搞研发,我想把研发人员都搬过来。”沈卫星告诉记者。

  沈卫星2015年进军物联网领域,公司现有员工100多人,正需要拓展发展空间,听说宿州在杭州建立科创飞地,立即来了兴趣。

  “杭州科创氛围浓厚,互联网人才充裕,宿州·杭州科创飞地的出现,既能让企业坐享杭州本地的人才资源,又能跨越地域限制,享受到宿州飞地的政策优惠,对我们来说是双赢。”沈卫星表示。

  所谓“科创飞地”,是指市县(区)人民政府以及市县(区)两级所属园区管委会、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行政区域外建设的具有技术研发、招才引智、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功能的飞地平台。

  “宿州·杭州科创飞地”便是将宿州作为“飞出地”、将杭州作为“飞入地”,按照“成果研发在异地、转化孵化在宿州”的科创产业协同发展理念,一方面引导宿州市的企业与杭州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杭州的创新资源,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孵化;另一方面依托杭州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产业资源优势,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到飞地创新创业,吸引杭州市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入驻飞地,落地宿州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据了解,传统飞地模式着重于“请进来”,即大城市通过去后发地区设立“飞地”解决土地、人力成本高的问题,同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而“科创飞地”则变为“走出去”,由后发地区主动到大城市建立“飞地”,引入更高端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和管理经验,实现“飞入地”与“飞出地”的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充分展示出后发城市“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实践智慧。

  “我们在上海松江设立‘科创飞地’,就好比开通一条水渠,将国际国内最前沿的科技、最高端的技术、最顶尖的人才,如‘活水’般源源不断引入宣城,让宣城科技强市建设的土壤更肥沃、营养更全面。”宣城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杭州智新佑政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峰,先后参与多个“科创飞地”运营管理。他坦言,缺少初创型科技企业,是宿州市、宣城市这些后发地区产业创新的最大短板、最大“心病”,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机会。

  为此,宿州市出台《“科创飞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科创飞地”入驻单位应为科技创业团队或科技型企业,宿州市域外团队或企业入驻飞地后,应及时在宿州市设立子公司,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同时,宿州市明确“科创飞地”企业可享受房租补助、绩效评价、项目申报、人才补助、科技创新政策、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等多方面扶持。尤其是入驻飞地孵化项目按期孵化毕业并落地宿州市的,可申请房租补贴,可按规定申报项目,按人才层次享受相应人才政策。经飞地孵化后落地在宿州市的科技型企业,符合条件的也可享受相应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我在飞地办公,一年能省下10多万元房租,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可谓雪中送炭。”沈卫星告诉记者。

  此外,他还看中了“科创飞地”的运营服务,“我们对于政府部门有哪些政策,怎么去申请申报,都不擅长。在飞地,这一切都交给第三方运营公司负责,这样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搞研发。”

  “宿州是‘中国云都’,我们刚好是做物联网、云计算的,跟宿州的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今后我们在宿州的市场合作空间会更大。”沈卫星介绍,公司已申请软件著作权100多份,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期待两三年后,公司年产值能突破5亿元。

  “宿州·杭州科创飞地”的建立,不仅为宿州市带来直接经济贡献,更能加强宿杭两地合作,帮助宿州市培育引进一些优势项目。“‘科创飞地’将成为宿州市一个招商窗口,带动科创成色更足的新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在宿州市布局。”王学峰说。

  宣城科创中心创设不久,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便入驻该中心,董事长韩秀东坦言:“公司急缺科技创新人才。”

  入驻中心后,绿洲公司与宣城科技工作站签订产学研项目,上海科技大学首席研究员主动来联系,很多高校也纷纷抛来“橄榄枝”。

  “目前,已有6位研发人员加入科创中心,人才招引不再难。”韩秀东告诉记者。

  宣城市科技创新整体能力也正在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指数居全省第5位。今年1月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3》显示,宣城市排名较2018年提升7位。

  “科创飞地”建好更要用好。当前各地都在密集设立飞地,如何更好地吸引并留住优质企业?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宿州市大数据公司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通过招投标,“宿州·杭州科创飞地”选择杭州智新佑政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运营管理单位,主要负责飞地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入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当前首要任务是要结合宿州市的产业部署,选择优质企业,把空间招满。同时,落实好保姆式服务,做好新招引项目的注册、落地、缴税等代办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落地。”王学峰说。

  在此基础上,宿州市也在积极探索设立分布式飞地。招引企业仅需在宿州办理工商登记,不需要搬迁至飞地内部办公,落地县区或园区根据企业的贡献度和考核,补贴租金和兑现政策。“此举不仅可以避免飞地孵化空间不足,也有利于项目的招引和项目的稳定性。”王学峰告诉记者。

  “科创飞地”企业在“飞出地”注册公司、缴税也在“飞出地”。这对于“飞入地”而言,是不是有“挖墙脚”之嫌?

  王学峰认为,这是对“科创飞地”的误读。宿州为企业提供算力、场景、技术,而人才留在杭州,安家在杭州,这是双赢之举。目前,“飞入地”和“飞出地”也在探索通过税收分成、入股运营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利益共享机制。

  “在杭州市结对帮扶宿州市的背景下,‘宿杭科创飞地’得到两地政府大力支持,将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宿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意昂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