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的藍花楹居然開二茬了,我還以為夏天又要來了。”這是9月23日成都市民周女士發的朋友圈,在文字下方還配了一張藍花楹綻放的圖,而藍花楹的花期是每年4月~5月,這樣的畫面,的確頗讓人有季節顛倒的感覺。市民郭先生近日也發現,在青龍湖濕地公園,有個別在春天開的櫻花早早開花,聯想到今年8月都還沒聞到桂花香,讓他感覺氣候线日一早,記者走訪了周女士所在的華潤24城小區。記者看到,小區內約有5棵藍花楹,但開花的僅有靠近街面、無遮擋,且平時光照較足的一棵,開花范圍較小,主要集中於枝頭,藍色小花一串串挂在綠色枝頭,顯得格外顯眼。
在青龍湖濕地公園內,也有類似的開花現象。記者在公園的多個點位看到,部分櫻花樹早已冒頭,開出粉白的花朵,特別是靠近青龍湖茶室的區域,一整片櫻花樹都開了花,吸引在公園內騎行的市民駐足觀看、拍照。不僅是觀賞花卉,成都龍泉山上的桃樹也有部分開了花。但據山泉鎮工作人員介紹,桃花開得並不多,隻有“極個別”。
為何原本在3~5月開花的藍花楹、櫻花、桃花,卻在9月又開花?對此,記者採訪了成都市植物園園林工程師曾心美。
她表示,除了記者說的點位,植物園的玉蘭花以及櫻花也出現部分開花的情況。她說,這跟今年氣候異常有關,由於今年7月連續暴雨,8月又連續高溫,導致植物開花時間發生改變。她解釋,一般植物開花受光周期、積溫、積光的影響,而秋季氣溫與春季相似,涼爽、多雨,“有時晚上下雨,白天太陽再出來烘一烘。”而且前段時間還出現驚雷,“這更讓植物產生春天來了的錯覺。”
再加上今年天氣熱、干旱,開花也是植物出現應激反應的表現,“因為它們覺得這個氣候不適宜,想要開花留種子,這也是有可能的。”但這均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是植物在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它們是通過調整開花時間來適應不利的氣候條件,顯示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市民不必過度擔心。
曾心美表示,少量開花對植物以及整個氣候影響不大,但對於依賴特定氣候條件生長的經濟作物、農作物,可能會導致花蕾受損,進而影響產量。此次受影響較大的是薔薇科植物,如海棠、櫻花、櫻桃、李、杏等,其花期就可能會受到影響,果農需重點關注。建議果農可以提前修剪樹枝,以便讓新的花枝在來年春天萌發。
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