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与《肘后方

产品展示
意昂体育果汁公司, 青藤,其根如白茹,渣似丝麻,榨出的白液,清爽中略带甘甜,既可清热解毒,祛燥消疹,亦可煮之食用充饥。当时人们不知道这种青藤叫什么名字,因为葛洪用葛根治好了瘟疫,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来命名了这个青藤,将这青藤取名为“葛”,其根块称之为“葛根”。  葛洪(284364) 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西晋,镇江句容人。少年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曾参与石冰起义。东晋初,任谘议

  青藤,其根如白茹,渣似丝麻,榨出的白液,清爽中略带甘甜,既可清热解毒,祛燥消疹,亦可煮之食用充饥。当时人们不知道这种青藤叫什么名字,因为葛洪用葛根治好了瘟疫,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来命名了这个青藤,将这青藤取名为“葛”,其根块称之为“葛根”。

  葛洪(284364) 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西晋,镇江句容人。少年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曾参与石冰起义。东晋初,任谘议参军。好神仙之法,最初从郑隐学道炼丹,晚年闻交趾(今越南)产丹砂,携子侄去罗浮山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著有《抱朴子》《西京杂记》《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另有碑、诔、诗、赋百卷。《晋书葛洪传》中称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其学识之广与著述之丰由此可见一斑。

  《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古代汉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共8卷。南朝梁代陶弘景有增补。

  所谓“肘后”,是指可以挂于臂肘,以比喻其携带方便,“救卒”二字,则指救治突然发生的疾病。因为是救急使用,因此该书主要记载一些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疗法。该书首次对天花、、脚气病以及恙螨等病症的记述,尤其是倡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被认为是中国免疫医学思想的萌芽。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医药文献,对于后世了解魏晋时期的医药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尤其对急性传染病的记述最为后世所重视。

  《肘后方》中还收录了不少有效的急症治疗技术,包括人工呼吸法、腹穿放水法、导尿术、灌肠术等,如其中所记录的人工呼吸法,要求塞住患者鼻孔,用芦管深入口中吹气来抢救患者,这种应用器具吹气的方法,可防止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无疑是一种医学上的进步。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

  葛洪在《肘后方》中首次详细描述了在古代肆虐一时的“天花”的症状、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流行情况。当然,《肘后方》中并无“天花”一词,而是名其为“虏疮”,是因为这种病最早在作战被俘获的俘虏中发现。

  据《肘后方》所述,这种疾病从西方向东方流传过来,很快传遍了全国,该病发作时,自头面开始,全身皆长疮,形状像火疮,疮头上有白浆,流出后很快又产生,如果不及时治疗,重症者多死,即便是治疗好以后,留下的紫黑色的瘢痕,要一年之后才会慢慢消退。

  对于这种外来疾病,此前的医学典籍尚未记载,《肘后方》的描述,对于认识这种疾病的由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医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对于给人类带来莫大痛苦的疟疾,《肘后方》的相关记载也很详细,不但有明确的分类,而且收录了30多个方剂,其中14个药方中都用到了一味药物常山,现代研究也证明常山的确是抗疟的特效药。

  《肘后方》收录了“青蒿方”以治疟疾,用法极为简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称,她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受到葛洪所著的《肘后方》的启发,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在公元四世纪时,古代中国人已将免疫医学进行临床应用。《肘后方》中的“疗猘犬咬人方”,便是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在被狂犬咬伤以后,把咬人的那只狂犬杀掉,将犬脑敷贴在被咬的伤口上,便可以防治狂犬病,即所谓“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也是人类狂犬病预防接种的发端。

  此外,葛洪隐居罗浮山上时,采集罗浮山近百种地道药材,苦炼丹药。丹药没炼成,却意外炼得一种芳香液体,经试用后发现对岭南地区的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肿痛、无名肿痛等岭南常见疾患具有疗效,这就是在岭南一带广为传颂的“百草药油”。2011年,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