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之后中国西南地区第二个举办世园会的城市。2024年成都世园会主展馆为本次世园会园区内的核心建筑之一,北侧临绛霞湖,东侧临城主干道绛溪五线万㎡,是世园会期间的闭幕式、国际花卉竞赛展、会时论坛等重要活动的空间承载场所。为践行“节约办会”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展馆会后将作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活动中心使用,这对建筑空间的弹性设计提出了挑战。
主展馆于2022年1月启动概念方案投标工作,设计充分尊重场地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山体,柔和的设计语言让建筑与山水相互掩映,同时体现了新时代园艺展览建筑的科技感与未来性,最终获得各方的一致认可。主展馆总建筑面积约2.3万㎡,主要包含多功能演艺大厅、展览、配套设施用房及办公用房等功能,建成后将为城市提供一处高品质的公共艺术活动场所。
意昂官网注册
与建筑的“地域性”强调某一地理区域共享的自然人文环境共性不同,建筑的“在地性”与建筑场地所处地方的特点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它强调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即独特的融入环境方式。而建筑设计即是以彩排的方式,去解决建筑中复杂的在地“关系” 的过程。
在成都世园会主展馆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以建筑在地性的理念贯穿始终,以适用于此建筑环境背景的方式解决建筑的矛盾,希望以一栋建筑的表征,向社会呈现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氛围、风土地域性及人的需求等的和谐关系。
主展馆场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处,北临绛霞湖,湖面最宽处为150m,最窄处仅为85m,场地内最大高差达26m。我们将主展馆23000㎡的建筑体量模拟放入场地后发现建筑的基础体量对于绛霞湖和逼仄的峡谷来说是十分巨大的。如何让建筑融于自然成了设计团队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既要保留南面的自然山体,又要把建筑放入场地,我们选择了让建筑下沉的处理方式。通过分析掌握到绛霞湖(人工湖)是泻湖,不会因周围山体雨水汇集形成水淹,我们把建筑面积按功能要求进行了重新分解,将其中1.2万㎡的展厅、文化艺术活动建筑功能利用地形高差置于地下,并在北侧形成亲水界面。下沉庭院及通廊的设置为地下空间带来自然通风采光,让地下不成为地下,并在东侧绛溪五线道路侧提供了双首层交通。
大部分功能置于地下后,地上建筑体量得到有效控制,从入口、湖对岸等视角观察建筑,地上建筑主体量仅占湖面1/3的宽度。地上建筑部分根据功能需求,被切分成了零散的体量,配套用房沿山体零散布置,半围合出活动广场的同时,利用建筑体量低矮分散的格局反衬背后的山峦,营造“重重似画,绵绵如浪”的通透山景意象。
主展馆作为园艺博览会园区的一处节点,我们关照多个方向的游园路线及人的视线,让人们来到主展馆的时候,视线和流线不被建筑所阻隔,能够自由穿越,看得见山,看得见水。
主展馆会后将作为东部新区文化活动中心使用,设计充分考虑了会时与会后功能的平顺转换,将展览陈列区布局围绕线性的下沉庭院及半室外走廊展开,满足游客的观展流线的同时,也为通过划分空间租赁给不同展方提供了可能性。除此之外,会后通过将部分陈列厅和艺术展廊转变为不同主题的培训教室和文创教育工坊,既提倡开放性的公众教育的同时,实现建筑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多功能演艺大厅内设置了可滑动LED屏幕及隔板,多种轨道滑动模式可灵活应对国际性会议、市民婚宴、歌舞庆典、多类展览、学术交流、书画竞赛等多种功能的需求,体现了功能的可持续适应性,提升了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当背景LED墙折叠收起时,整个绛霞湖、绛溪河的自然风光,乃至远处龙泉山脉,都成为了大厅内的天然背景画面。
为回应主展馆整体形象需求,我们用连续的屋顶将体量进行连接,并创造丰富的半室外架空空间,同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半室外活动场所。屋顶形象提取于四川三星堆礼器上的纹样曲线, 以“神鸟衔花”为意向,婉转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多个具有成都地域特色的场景空间。
在园艺博览园区中,建筑本身也是园艺景观的一部分。设计营造了客似云来、坐闲望宇、婆娑流翠、文杏秋拾、细雨留客、清水浣花、摩诃映月、绛溪揽胜、春雨寻踪、神鸟衔花等10个具有成都意向的园艺景点。
银杏是成都的市树,每到秋季,锦里西路的银杏披黄,总能留住市民的脚步,金黄落叶不扫,是成都人对自然的尊重。出于施工技术、造价、空间表现的综合评判,我们最终选择铝合金银杏叶片作为曲面屋顶的顶棚。我们对“银杏叶片”的尺度、疏密、层次、构造方式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多轮模型、实体小样、实体大样的模拟,寻找出最和谐的组合关系。
约100万片金属银杏叶片由室内延伸至室外,塑造出由室内延伸至室外的“银杏天幕”。天幕随风浮动,发出风铃般的声音,创造出独特、具有陌生感的成都记忆。在傍晚,银杏天幕上随机布置的灯光点亮,宛如星罗棋布。
沿山体分布的商业采用青砖、木纹铝格栅、高反玻璃的组合,营造成都老场镇的街道氛围。广场上的银杏树池自然地划分出动、静分区,为游客提供安静的檐下休憩空间。
结合成都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主展馆优先采用适宜的被动式节能措施,包括设置架空室外活动空间、屋顶花园、下沉式雨水花园、生态树池、采用透水铺装、利用绛霞湖作为蓄水池等。
主展馆布局还充分利用了场地北侧,位于成都主导风向上风向的湖水对空气的冷却作用,降温后的风通过负一层室外通廊进入建筑,降低了室内的空气温度。而幕墙上檐和下檐,还分别设置了可开合导风板,配合机械智能系统,灵活应对不同季节的通风需求,在遮阳的同时,也能起到导风的作用。
我们将屋顶的构造与遮阳系统结合,阻隔夏季太阳辐射,使玻璃获得的太阳辐照量大大降低,减少室内得热量,充分利用被动技术降低建筑的能耗需求。通过制冷季的分析,项目采用的遮阳形式可使空调系统制冷耗电量下降8%。
2024年4月,伴随着成都世园会的开幕,主展馆投入使用,迎接八方来客。天色将暗之际,游客们簇拥在主展馆的银杏天幕下,透过建筑欣赏远处的湖光山景,感受微风阵阵,呈现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